近日,央视新闻报道聚焦整治“职业弹幕人”、清朗网络直播购物空间。其中提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某生物科技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在该公司一款名为“燃咔果冻”的产品直播带货过程中,不断有大量弹幕弹出——“轻松瘦30斤”“喝酒夜宵也能瘦”“还好有你家果冻,已瘦10斤”……这些反馈产品使用效果的弹幕内容,其实来自该公司雇佣的没有使用过产品却利用操控虚假账号刷屏的团伙,也就是“职业弹幕人”。
随着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直播间购物已经成为很多网友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职业弹幕人”随之兴起,但这并不是一种新职业,而是穿上了新“马甲”的网络水军。他们通过操控虚假网络账号,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预设话术,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甚至交易数据,制造产品功效显著、供不应求的假象。
不难想见,当直播间中“轻松瘦30斤”之类的弹幕铺天盖地而来,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大家都说好,效果应该不差”的错觉,进而作出错误的消费决定。轻信类似的虚假宣传,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财产上的损失,还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除了一些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职业弹幕人”还可能侵害整个社会对这一行业的信任。当弹幕这一互动形式被水军操控,当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反馈被预设话术淹没,“劣币驱逐良币”或许在所难免,守法经营的商家可能会被迫卷入虚假营销的恶性竞争,消费者对直播间商品的信任也将大打折扣,最终危及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此现实语境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执法行动意义深远。首次将“职业弹幕人”的刷屏行为认定为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虚假宣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治此类乱象提供了参考——以往,监管部门通常更关注主播本身的虚假宣传,而对弹幕中的水军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处罚“职业弹幕人”传递出明确信号:任何形式的虚假营销,无论是主播口播,还是弹幕刷屏,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还需看到,“职业弹幕人”之所以有市场,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所以相关处罚也是在提醒消费者,要认清直播间的弹幕真相,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不能轻信那些过于夸张、一致好评的商品反馈。
在网络电商持续发展、直播间购物愈发成为常态的现实语境下,让监管“长出牙齿”,让乱象得到遏制,是一种必然要求,有关各方都应为此积极作为,共同推动直播间真正成为便利、透明、互信的购物空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