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前行的力量。东营始终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作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的核心纽带。近年来,东营市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与发展实践,以阵地建设为根基、以活动创新为路径、以实践转化为目标,让精神谱系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从理论层面融入生活,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强大精神支撑。
筑阵地:让精神谱系有 “址” 可寻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感受《共产党宣言》的力量,光影里的故事让我对革命先辈的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广饶县大王镇 “宣言之光” 宣教体悟场景,刚体验完数字沉浸空间的市民李女士感慨道。这处依托《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打造的精神阵地,正是东营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筑巢” 的生动缩影。
精神的传承需要有形的载体,唯有让红色阵地 “立起来”,精神谱系才能真正 “活起来”。近年来,东营市围绕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石油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全域规划、串点成线,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温度的宣教体悟场景与体验线路。截至2025年 7 月,“宣言之光”“红色垦区” 等9处核心宣教场景已建成投用,“热血东津”“英雄商家连” 等场景加速推进;“追寻红色印迹”“服务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等5条体验线路中,4条已基本成型,形成了 “点上有特色、线上有串联、面上有覆盖” 的精神传播矩阵。
为让精神阵地 “活” 起来、“火” 起来,东营市创新资源整合与保障模式:开通红色旅游专线,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等红色教育阵地,与商超、酒店、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域串联,居民可免费乘坐参与学习;在全省率先启动的革命文物保险捐赠试点,为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牛庄烈士祠等提供专业保护,让革命历史的 “见证者” 得以长久留存。如今,这些遍布城乡的精神阵地,已成为东营人感悟初心、汲取力量的 “红色课堂”。
活载体:让精神谱系有 “声” 可感
“在突破重围时身受重伤的岳拙园拒绝了战士们抬着他一起撤退的要求,他让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突围,只要冲出去就是胜利……” 在 “红动黄河口” 东营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的舞台上,东营区讲解员李婧文用生动的讲述,让观众追随着英雄岳拙园的事迹,重温了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这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 7 部门联合主办的大赛,不仅挖掘出46组优秀讲解员、31件创新表达类作品,更让红色故事成为传递精神谱系的 “活教材”。
精神的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东营跳出 “单向灌输” 的传统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有声有色、可感可及”。在文艺创作领域,现代红色吕剧《红枣树下》《油城壮歌》深入油田、乡村巡演10余场,剧中 “扎根基层、奉献家国”的故事让观众热泪盈眶;情景剧《信仰的力量》《商家连》以本地革命历史为原型,通过生活化的台词、沉浸式的表演,让观众在共情中领悟精神内涵。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东营持续推出各类特色宣讲类活动:8月15日,垦利区举办的“红色基因永传承,强国复兴立新功” 老兵宣讲活动,邀请9位老兵、退役军人代表走上讲台,讲述《爆破大王盖希云:用生命铸就忠诚的红色丰碑》《扎根乡土践初心 兵支书与七村的振兴故事》等事迹,在真实故事中感悟担当与奉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社区的 “房爷爷课堂”,由离退休老干部房崇岭牵头,发掘社区内“五老”资源,为辖区未成年人带来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活动,用 “身边人讲身边事” 的方式,让精神谱系融入日常生活。此外,齐鲁壹点、大众新媒体等平台开设 “红动黄河口” 专栏,刊播红色故事文音视频22期,让精神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多年轻群体。
促实践:让精神谱系有 “行” 可践
精神的价值,终究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东营始终坚持 “以精神引领实践,以实践滋养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 —— 艰苦奋斗、担当奉献、创新突破,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让精神力量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动指南。
东营始终坚持 “精神引领实践,实践滋养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东营以 “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 为指引,全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与能源安全保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整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机创智园等科研试验平台,聚焦科研成果转化,整合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园、智慧农机创制园等4个特色专业园区,展现胸怀 “国之大者”、扛牢粮食安全使命的实践;垦利区聚焦全梯度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积极探索盐碱地多元化利用模式,围绕大闸蟹、水稻等主导产业,做好盐碱地特色产业文章。在能源安全领域,胜利油田依托 “胜利使命” 宣教体悟场景,传承 “我为祖国献石油” 的精神,314天建成国内第一座 “碳中和” 油库,今年以来,全市围绕 “服务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体验线路,开展党政学习观摩、企业培训等活动,让能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在生态保护领域,东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为导向,推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建设,打造 “生态画卷” 宣教体悟场景 —— 大气磅礴的 “黄蓝交汇”、热烈灿烂的 “红地毯”、摇曳如雪的芦苇荡、翻腾奔涌的 “鸟浪盛景”,不仅成为东营生态名片,更成为干部群众践行 “和合共生” 理念的生动课堂,今年已接待生态研学、环保宣传活动多批次,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的阵地上,精神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垦利区杨庙社区依托 “黄河安澜” 宣教体悟场景,通过展板、情景剧展示滩区迁建成果 —— 曾经的 “水窝子” 变成了配套齐全的新社区,让村民们实现 “安居梦”;利津县 “津农画卷” 场景打造 “田园牧歌” 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出非遗美食线、历史文化线,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让 “脱贫攻坚精神” 在乡村振兴中延续。
从红色阵地的 “有形覆盖”,到精神传播的 “有效渗透”,再到实践转化的 “有力落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已深深融入东营的城市血脉。如今,行走在黄河口,无论是企业车间里的攻坚克难、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还是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校园里的红色研学,都能看到精神传承的身影。
站在新的起点,东营将继续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指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让精神力量照亮前行之路,书写更多 “敢为人先、不负时代” 的东营故事。(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