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新区经济的韧性,在外贸数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据临沂海关统计,今年1至7月,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83.6亿元,连续7个月稳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为258.3亿元,同样排名第一,成为临沂市当之无愧的“外贸第一城”。
新区外贸何以持续领先?答案或许就藏在企业的生产线轰鸣与集装箱的频繁流转中——从企业“主动出击”到政府“精准滴灌”再到平台“生态赋能”,多方协同、开放创新共同托举起这份沉甸甸的“经济答卷”。
主动求变的魄力
初秋时节,沂河新区综合保税区内,一批出口的山东临工挖掘机、装载机在专业工人的操作下被拆分装柜。
“过去要转运到青岛拆装再出口,现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所有流程,大幅节省了物流和时间成本。”临沂海关综保区综合业务科科长王新伟说,山东临工整机设备保税物流项目运营仅一个半月,已有1.7亿元临工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仅是新区外贸活力的一个缩影。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片土地上的企业却逆势而上,以“走出去”的魄力与“练内功”的定力,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布局,在风口浪尖上搏出了一片新天地。
“今年以来,新区新增开展外贸业务意向企业200多家,其中70余家已具备开展业务条件。”沂河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管理科科长彭程说,新区的外贸生力军正持续扩容,体现出企业主动突破“舒适区”、进军国际市场的决心。
出口产品结构悄然升级,从传统的木质板材、服装鞋帽向装载机等工程机械、高附加值五金产品延伸。今年6月的昆士兰农业机械展览会上,临工三款微型挖掘机因适配澳洲农业机械化需求,以适应性强、维护简便的特点获当地农业、建筑业人士及采购商青睐。临工在澳洲的长期合作伙伴王海风先生说:“这三款产品在澳洲市场反响热烈。临工产品在性价比和耐用性方面极具竞争力。”
这意味着,从沂河新区出发的,不再是简单的“中国制造”,而是更具含金量的“中国品牌”与“中国创造”。这背后,是沂河新区扎实稳固的制造业根基在托底,更是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为产品注入高附加值的必然结果。
多元跨境的活力
在临沂综保区,来自多家企业的货物在这里集中拼箱,发往全球各地;临工“保税集货分拨”等项目纷纷落地……今年以来,综保区保税业务额达8亿元,同比增长40%。“保税加工+物流”的组合拳,让这里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优选地。
同时,跨境电商新业态在新区加速崛起。阿里巴巴速卖通(临沂)跨境电商产业园于2024年底落户新区,目前已带动临沂板材、五金、机械等13条产业链上的企业“触网”全球。山东翔球汽保设备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通过速卖通精准对接海外市场,今年4月他们接到了300万美元订单,后续订单持续增加。
新区企业出海模式,正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升级为“海外建厂、设立贸易公司、建设海外仓”等深度国际化运营。山东临工在印尼、迪拜的海外仓,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快速响应当地售后需求;远通集团搭建的全市首个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正在加速形成出口集聚区。
“以前是‘产品出海’,现在是‘生态出海’,从生产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让企业在海外更有竞争力。”沂河新区投资促进局对外贸易科科长孙斌表示,跨境电商、保税政策、海外仓等新模式加快落地,为新区外贸孕育了强劲动能。
政务护航的合力
外贸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政府的“隐形护航”。沂河新区以改革破解企业痛点,用精准服务打通外贸发展的“任督二脉”。
“原以为办手续要跑多个部门,没想到两天就全办完了。”临沂瑞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永峰的感慨,道出了新区跨境贸易“一件事”改革的实效。这家7月刚注册的企业,8月初急需办理出口手续,通过跨境贸易“一件事”服务,企业当天就完成了一般贸易准营手续办理,顺利抓住订单窗口期。
曾经,新区企业也面临业务办理平台多、数据重复填报、耗时长等难题。“以前,企业要在多个平台间反复切换。以跨境电商准营手续办理场景为例,企业要准备13项材料,办完业务最快也得5天。”彭程介绍:“改革后,4张表单整合为1张申请表,办理时间从5天压缩至2天。”
跨境贸易“一件事”改革,最先由沂河新区行政审批局在全市创新推出,畅通了外贸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自6月推行以来,仅新区就办理业务47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市推广。
服务不止于“快”,更在于“准”。针对321家规上实体企业,新区投资促进局正逐户走访,梳理出有外贸需求和潜力的企业清单,为外贸“小白”提供定制化指导;借助“临品出海,沂企远航”计划,新区多部门化身企业“海外向导”,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奔赴知名展会抢订单。今年以来,33家企业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获9.54亿元意向订单,62家企业在广交会上拿下81个展位,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首位。
从车间的智能升级到全球市场的精准布局,沂河新区用开放与创新证明:风浪再大,只要方向对了,就能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临沂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璐 张纪珍 通讯员 姚文君 张波 徐开亮)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