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杨雪
金梨散放果清香,万亩梨园收获忙
为了解决部分梨农采摘忙、分装急、运输难等问题,山东滨州阳信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阳信县局”)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万亩梨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助力产销,让一颗颗饱满的果梨成为梨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走访踏遍梨园路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你看这满树的梨,喜人是真喜人,可愁人也是真愁人。”梨农朱云盛蹲在梨树下,手里摩挲着刚摘的梨,皱纹里挤满了焦虑。正在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的阳信县局志愿者王俊凯赶紧走过去蹲在老人身边仔细询问。
原来,朱云盛家的5亩梨园今年迎来大年,亩产比往年增加三成,可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老两口白天摘梨、晚上分拣,忙得脚不沾地还是赶不上成熟的速度。“再拖上几天,熟透的梨就得掉在地里烂掉,这可是一年的指望啊!” 朱云盛的叹息声在梨园里格外清晰。
这样的场景在阳信县局志愿服务队的走访日志里并不鲜见。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阳信县局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 “敲门行动”,带着民情记录单走村入户。他们踩着晨露出发,披着星光返回,在梨树下与农户算收成账,在屋檐下听百姓讲心里话,在梨园内需求调研,让“田间议事”走进农户家。
阳信县局志愿者高雪利在走访中发现,除了采摘难题,销售渠道狭窄更让梨农犯难。“咱们的‘魅梨’甜是甜,可就愁没人知道。去年存了两千斤在冷库里,最后只能低价处理。”梨农们指着冷库外堆着的空纸箱,声音里满是无奈。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老一辈只会种梨、摘梨,不懂怎么把梨卖向更远的地方,每年都有近一成的果子因为销路不畅而损耗。
几天的时间里,阳信县局志愿者们记录了满满的梨农需求清单:有6户缺劳力,急需采摘帮手;8户“魅梨”品质上乘,但包装简陋;15户梨农急需拓宽销售渠道……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诉求,被迅速汇总到阳信县局志愿服务队。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阳信县局志愿服务队队长赵俊杰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当即召集志愿者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大家围着地图标注帮扶区域,对着名单分配任务,最终敲定“两步走”方案:先解决眼前的采摘难题,再打通长远的销售渠道,让丰收的喜悦真正装进梨农的口袋。
采装运送皆细致 一果一香传千里
“刘哥,我看你给梨套网套那么快,有什么技巧吗?” 阳信县局志愿者赵梦琦问旁边熟练套袋的刘立民。“你先把网套这样翻过来,手托住梨,然后一套就进去了,这样又快又简单。”刘立民一边演示一边回答。
在前期采摘完成后,阳信县局志愿服务队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梨园旁的临时分拣打包点,成为了这里的“主力军”。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对采摘下来的果梨进行检查、分类,将有伤、掉柄、腐坏的鸭梨挑出;有的则专注于给挑好的梨套上网套,防止运输过程中梨与梨之间碰撞磨损。他们将果形周正、品相完好的鸭梨归入“精品箱”,稍显瑕疵的则整理进“实惠装”;有的专注套袋打包,把鸭梨一个个套上软质泡沫网,再整齐码进纸箱,确保运输途中不易磕碰;还有的忙着称重贴单,核对订单信息后快速封装,为后续发货做好准备。
“以前光靠我们自己打包,一天顶多处理两百箱,现在有你们的帮忙,效率翻了倍,还帮我们规范了包装。”看着码放整齐的鸭梨箱,梨农们笑得合不拢嘴。
考虑到部分梨农缺乏稳定物流渠道,阳信县局还主动对接本地快递企业,搭建“田间 — 网点”直运通道。通过提前统计发货量、协调运输车辆,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将发货时效从原来的两天缩短至当天发出。针对电商订单,志愿者们还手把手教梨农使用快递打单系统,助力农产品通过线上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走访调研到田间助农,从解决“一时之难”到构建“长效之策”,阳信县局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梨农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颗梨子都承载起梨农的幸福期盼,让每一份丰收都凝聚成乡村振兴的力量。如今,梨园里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关于丰收与希望的篇章,正被一笔一划地写进乡村振兴的画卷里。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