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张超 国晓宁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为全面展现全区教育事业改革成果与创新实践,弘扬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育人风采,深入挖掘一线教育工作者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动人故事,多角度呈现学校特色发展、课程改革、家校共育等生动实践。齐鲁晚报聊城融媒中心联合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启动《东昌育桃李 “三名”绽芳华》—2025年东昌府区教育系统“三名”风采巡礼,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典型事迹和教育风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孙殿镔:“黄金屋”里的教育坚守与创新
在东昌府区,有这样一位校长:他喜欢读书,深感读书的益处,就带着全校师生一起读书;他爱写作,坚持每月为全校的孩子写一个故事,对他们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他还通过校长信箱倾听学生心声,批阅学生习作,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笔友”;他提出“四重五环”教学法,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自主建构、茁壮成长的麦田。他就是水城名校长、东昌府区名校长,光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孙殿镔。
全国摆渡船阅读港湾学校、全国中小学阅读素养研究项目成果应用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校、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研创新型校长……一项项学校和个人荣誉的背后,是孙殿镔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从“读书人”到“摆渡人”:点燃全科阅读新热潮
认识孙殿镔的人都知道他热爱读书。丰富的阅读经历不仅让他自身学识渊博,更让他深知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被阅读喂养大的孩子,成长与进步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视野的开阔和志向的高远、思维的明辨和胸襟的开阔、精神的茁壮和思想的强大。”于是,他决心成为孩子们阅读路上的“摆渡人”,引领他们在书海中畅游。
为了让阅读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孙殿镔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一体双基四翼”的整体思路,大力推广全科阅读。“单一学科的阅读往往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而全科阅读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孙殿镔说,学校精心打造了全科阅读课程,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学校还举办了即兴演讲、读书争霸赛等活动,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积极分享阅读体会。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图书室、教室图书角等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书籍。孙殿镔鼓励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将阅读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他的引导下,光明小学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数据统计,光明小学学生读书量从2019年的人均16.3本提升到现在的39.6本。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全省智慧阅读示范学校、全市书香校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河南濮阳、山西晋中、潍坊寒亭等地教育同仁纷纷慕名而来,学习光明小学课外阅读推广的经验做法。6月20日,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光明里的书香故事》。节目中,孙殿镔介绍了光明小学课外阅读推广的情况,不到半小时,点赞量就达到5000+。
从“读书人”到“摆渡人”,孙殿镔校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从“校长”到“笔友”:架起纸上谈心的桥梁
在孙殿镔办公室的门口,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箱子,上面写着“校长信箱”四个字,这是孩子们与校长沟通的一个平台。
建议在校园内增加时间提示设施,好让师生随时把握时间;建议尽快修好女生厕所隔板,高年级的女孩更需要相对封闭的空间;建议举办足球联赛,喜欢驰骋绿茵的豪情……这些合理化的建议,孙殿镔都一一落实。“我被孤立了,感觉很痛苦”,收到学生的求助,他就将双方喊到一起,互相沟通,消除误会,修复关系。“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山,也许只是你轻轻一吹就能吹走的一片灰,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万里晴空。”孙殿镔说。
后来,向他反映问题的少了,找他批改习作的越来越多,慢慢地,校长信箱变成了征文信箱,孙殿镔从威严的校长变身孩子们的“笔友”。
他有一个要求,孩子们必须手写,“手写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有生命的,有个性的。从提笔书写,到对自己的习作再反省、再梳理、再提升,这个过程是对孩子们综合能力,特别是深入思考能力的一种锻炼。”
每一篇习作孙殿镔都会认真批改。“我希望借此能播下文学梦的种子,更希望播下强国梦的种子。多年以后,我在办公室面批习作的情景如能偶尔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能激励长大成人的他们不再躺平或内卷,而是积极作为,乐观向上,继续相信正直和善良。哪怕只有一位光明的孩子会这样的想起我,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孙殿镔说。
从“教书匠”到“教练员”:根植核心素养提升的破冰之旅
作为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至今仍扎根一线的校长,孙殿镔始终将课堂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他深耕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总结出“四重五环”教学法,提倡教师由“教书匠”变身“教练员”。这套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教师引导的示范性、艺术性,引导孩子“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在水中学游泳”,在老师的帮助和伙伴的互动下,经历知识探究、能力锻炼、习惯优化、情感熏陶、思想影响等过程,完成多维目标的自我建构,实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
“四重五环”教学法在一线课堂推广后成效显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体验,还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许多教师借此迅速成长,在市区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让上课成为了一种自主参与的快乐,成为一种体验进步的享受!”师生们对“四重五环”教学法如此评价。
四重五环教学法,在全市教育教学现场会上被推广;其本人被评为东昌名师、区十大杰出青年、区劳动模范、全市首届新课程课堂教学十佳教师、全市教育创新人物、省级公开课执教者和全国新课程研修百佳人物。
从“说教者”到“讲述者”:以故事滋养心灵
自2008年起,在长达17年的校长生涯中,孙殿镔坚持每月给孩子们写一篇故事。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最震撼人心的姿势》到《一支护手霜》背后的教育深意,每一篇故事都包含着校长对学生成长的希冀。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也没有人拒绝听故事。”孙殿镔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他还喜欢寻找生活中的榜样。他以生活中、校园内的小事为主题,坚持每月为全校学生写一个故事,《孩子,你不要只看着我笑》《他有一根金箍棒》《一个被忘记的对号》……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通过校园宣传展示栏、教学楼前的大屏幕、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润物无声的品德熏陶和影响,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同时鼓励孩子们发现真善美、记录真善美,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希望把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变成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让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的去吸收、去内化。”这是孙殿镔坚持创作的初心。
说到未来,孙殿镔充满信心。他表示大德必大智,大智必大德,变的是方式方法,这是智慧;不变的是为师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这是信念。信念很重要,是上层建筑,因为有想法才会有办法,没想法办法无从谈起。未来,学校将牢记宗旨,继续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助力全校师生争做最好自己,成就光明人生。
个人简介:孙殿镔,东昌府区光明小学书记、校长,获评全国百佳科研创新校长、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省优秀校长、省校家社协同育人首批名校长、省全民阅读推广人、省作家协会会员、水城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