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孙奉柱:中国琉璃灯工艺术的匠心传承者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2:0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光

近日,“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数十位淄博琉璃大师的作品悉数展出,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孙奉柱也带着他创作的琉璃牡丹来到了现场。

孙奉柱介绍,此次参展的作品名为《群芳争艳》,以花卉为主题,通过琉璃的晶莹特质和丰富色彩,展现了花卉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国文化中,花卉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福,这幅琉璃花的作品,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繁荣。

此外,作品在色彩的工艺上进行了突破,实现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效果。孙奉柱说,作品运用了灯工琉璃的技艺,是用淄博博山传承几百年的老料制作而成,相较于普通的琉璃,成色更加丰富、艳丽,且工艺更加复杂,制作难度更高。

“琉璃能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这不仅是对这项非遗技艺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我们这些手工匠人的鼓励,希望我们淄博这项技艺能够更久远地一直传承发展下去。”孙奉柱说,这次参展意义非凡。

孙奉柱1964年生于山东淄博的“中国琉璃之乡”——博山,中国玻璃艺术大师、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从事琉璃灯工技艺创作已40余年。

博山的琉璃制作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而孙奉柱的父亲是博山美术琉璃厂匠人,所以孙奉柱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少年时期便以碎料棒练习制作简易物件,逐步成长为琉璃灯工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技艺以高温火焰塑形为核心,凭借徒手捻、拉、剪、粘等技法,将千度熔融的琉璃料棒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题材涵盖了昆虫、动物、花卉等,尤以葫芦和葡萄主题作品著称。

数十年来,孙奉柱在技艺创新上成就卓著,他解决了大型灯工作品易炸裂的行业难题,推动技艺向更高层次发展;其创作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为精准呈现昆虫形态,常捕捉实物反复比对。

在技艺传承方面,孙奉柱长期担任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导师。2016年,他在山东艺术学院琉璃制作传承人培训班中现场演示灯工控温、造型等核心技术,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他参与博山琉璃地理标志推广,助力“博山琉璃”获评国家优秀地理标志商标。

他的代表作《福禄》系列融合淡雅画意与吉祥寓意,获2012年中国国际轻工名品博览会金奖;《天籁之韵》《莲白羽摇》等作品多次斩获“金凤凰”“百花杯”全国工艺美术大奖;2019年,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授予其“中国琉璃葫芦孙”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在葫芦题材的独特贡献;他还参与制作了2019年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标志作品——直径70厘米的“世界最大琉璃石榴”,象征56个民族团结,彰显博山琉璃的国际影响力……

其作品频繁亮相故宫博物院、上合峰会、“一带一路”论坛等国际舞台,一项项作品与荣誉都是孙奉柱数十年间专注于钻研琉璃技艺的见证,这些出自他手的作品更是成为淄博琉璃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被誉为“集自然灵韵与匠心神技于一体”的东方美学典范。

孙奉柱以“火中雕塑”的极致匠心,将博山琉璃灯工技艺推向新境,创新突破、文化传播与无私传承,他已成为当代中国琉璃艺术不可或缺的大师级人物。

责任编辑:曲惠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