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齐鲁|王维在济州:仕途跌宕中的诗意坚守

人文齐鲁 06-28 2288

文|非晚

开元九年(721年),诗画双绝的王维进士及第,旋即被授予太乐丞之职。此官职掌管宫廷祭祀、礼乐诸事,品秩为从八品,位阶不高。然而,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当年秋天,王维任职太乐丞尚不足数月,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之举违反礼制,受此牵连,被贬为济州(今聊城茌平一带)司仓参军。

直至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东封泰山,大赦天下,王维才得以重返长安。在远离京师的济州小城,王维度过了长达五年多的时光。

济州风物与诗心萌发

根据政治地位与户口数量多寡,唐朝将各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等七个等级。其中,“辅、雄、望、紧”依政治地位划分,而普通州按户口数量多少,分为上州、中州、下州。《唐会要》记载:“开元年间,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户为下州。”

济州地处黄河南岸,远离都城长安,位置偏远荒僻,人口较为稀少,后因人口流失严重被废置,当时的济州可能属于下州之列。王维担任的司仓参军,主要负责公廨、度量、庖厨、仓库、租赋征收、田园市肆等繁杂琐碎之事。虽然官职不高,但公务内容繁多驳杂,工作并不轻松。

初涉仕途踌躇满志的王维,遭遇贬官这一沉重打击,无疑是其仕途生涯的重大挫折。离开长安之际,他心中便满是失落,对被贬至千里之外的济州极为不满,遂作《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诗中“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尽显其位卑言轻、对贬官的无可奈何之态;“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流露出对未来前途的悲观与失望,以及对归期渺茫的惆怅。

关于王维担任司仓参军期间日常公务的史料记载甚少,抵达济州后的王维闲暇之时热衷于探幽访胜、寄情山水,足迹遍布崇梵寺、鱼山等地,与当地贤者、道士、僧人及庄叟交往,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济州过赵叟家宴》《赠焦道士》《济上四贤咏》等。

在《济州过赵叟家宴》中,王维描绘出赵叟的生活图景:赵叟居于幽静深巷,日常过着恬静闲适的生活,既躬耕田间,又不失生活情调,言行举止皆合儒家伦理。赵叟曾设宴款待王维,席上皆是自家种植的新鲜蔬果与自酿美酒,这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令王维对田园生活心生向往。

《济上四贤咏》实则为三首诗,分咏崔录事、成文学、郑、霍四位隐士的事迹,王维或许与他们有过交往。崔录事仕途不顺,便毅然辞官返乡,王维称赞其“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成文学曾担任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王维将其比作司马相如,“中年不得意,谢病客游梁”,描写其虽具游侠之气,却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郑霍二人在山水泉石间度过一生,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王维羡慕这些隐居者,赞赏他们的生活态度,实际也是借此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块垒,为他日后半官半隐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东巡筹策显经纶

王维贬官济州期间,不得不提及刺史裴耀卿。在长安诸王府,裴耀卿或许与王维有过一面之缘。开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被任命为济州刺史,此时王维已在司仓参军任上三年有余。裴耀卿作为济州一把手,体察民情、礼贤下士,对王维的才华颇为赏识,这让心情低落的王维稍感慰藉。

当时,在宰相张说等人的反复游说下,玄宗终于同意东行泰山封禅。济州地处交通要道,是玄宗东巡封禅的必经之地,如何做好皇帝一行的公务接待,成为摆在济州大小官员面前的难题。

主管租赋、仓库、市肆等事务的司仓参军王维,堪称济州财赋重臣之一,其职分直接关乎玄宗东行经费筹措与后勤保障。刺史裴耀卿与王维等下属官员共同商议对策、筹措经费,最终决定“设置三梁十驿,科配收敛平均分摊”,即合理设置交通线路,按户口田亩合理分摊征收部分税款作为接待经费,既不能给百姓增添过多经济负担,又能保障玄宗东行队伍的接待事宜。

最终,在裴耀卿统筹、王维等官员协力下,济州的安排赢得了玄宗的赞许。车驾所经十余州,玄宗认为济州安排最为妥当。《新唐书》记载:“济当走集,地广而户寡。会天子东巡,耀卿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

抗洪护民见风骨

开元十四年(726年),入夏之后,大雨连绵,黄河决口,田庐多毁,济州危在旦夕。当时,因未接到朝廷命令,沿河诸州皆不敢擅自征发劳役,抢修堤坝。时任济州刺史裴耀卿认为,必须立即抢修,否则百姓将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于是,裴耀卿亲临一线,与民同劳,调集人力、物力,全力抢修堤坝、疏浚河道。

在裴耀卿的调度下,包括王维在内的济州大小官员,密切协调,筹备物资,保障供给,安置灾民。抗击水患的工程尚未完工,裴耀卿便接到调任宣州刺史的诏书。他担心人一走,不利于抗击水患工作,因此没有立即宣布诏书内容,直至堤坝完全竣工,诸事皆毕之后,才放心到新岗位赴任。

济州百姓感念裴耀卿的恩德,为其树碑纪念,王维亲撰《裴仆射济州遗爱碑》,详细记载裴耀卿担任济州刺史以来勤政爱民的事迹,其中重点描写了他在抗击水患一线身先士卒,“御衣假寐,对案辍食,不候驾而星迈,不入门而雨行”“公亲巡而抚之,慰而勉之。千夫毕饭,始就饮食;一人未息,不归蘧庐”,再现了抗洪现场的艰辛,歌颂他勤政爱民的作风。

在碑文中,王维还写道:“维也不才,尝备官属,公之行事,岂不然乎?维实知之,维能言之。”文中谦称,自己并无出众才能,曾忝列属官,裴公的所作所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深知其中的详情,故而能够将其讲述出来。从碑文中可见,裴耀卿与王维关系应该较为密切,王维对裴耀卿的所作所为高山仰止,能与这样的上司一起为百姓做事,实在是他的荣幸。

贬谪前,王维游走于王公贵族之间,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多精密雅致,不乏应景之作。在济州为官五年多,王维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也创作了一些山水田园题材的诗作,山居泉林、田园野趣与自在心境,成为王维笔下的重要内容。或许,正是济州广袤山水田园的滋养,抚平了他心中的郁结,觅得了内心的安宁,最终促使其诗风转向,踏上了山水田园诗人的道路。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