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码|齐鲁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今年开始招生!

壹点探校 06-21 2697

2025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该基地和人工智能学部优势资源,校(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拔尖创新班,并于2025年开始招生。

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依托优势科教资源,实施“院所一体”管理机制,打破教学体系与科研体系的界限,以科教融汇为主线,在课程教学、教材建设、论文选题、基地建设、导师制度等方面,实现基地与国内高校、国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培养主体间联合协同。

实行双导师制和小班化培养,来自高校导师作为学术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指导、科研训练、学术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来自研究机构或企业的资深专家担任实践导师,负责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或实验室,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领略企业文化和科技之美。通过这种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

校(院)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突出研究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引入项目式案例教学,打造科教融汇课程、跨学科课程,建设双语课程、数智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术路径,推动理论实践融合共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建设个性化 AI 课程,挖掘多样性数据,深刻理解学生需求。通过对个体学习数据的精准把控,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助服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案。

构建课程群专属知识库,整合教学资源提升 AI 信息准确性。对专属课程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重复、错误或冗余的信息,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挖掘减少学生困惑和误解的有效方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推进多模态学习模式,引领丰富而生动的跨媒体教育体验。整合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形式,以全面理解和呈现知识。通过多模态学习方式,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提升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科技创新竞赛,如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锻炼其在高压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实际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或科研课题中,亲身体验从需求分析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积极投稿至国内外知名期刊或会议,提升其研究表达和学术交流水平。

鼓励支持学生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联合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全球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实践资源和支持平台

校(院)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配备兼具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授课,配备国家级人才团队指导,课程融合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业痛点。

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山东省无人系统智能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联合头部企业,为国际会议等提供资助,为学生提供企业实战机会。

据悉,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2025年首次招生,拟招生40人,其中在山东省拟招生30人,另外拟在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分别安排招生计划,欢迎以上省份考生重点关注并报考。

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责任编辑:纵瑞东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